歷史有時令人難以琢磨,它可以讓人們很快將一位杰出的畫家忘掉,然而又�500年后重新想起,并賦之以無以復加的榮譽。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皮耶羅·德拉·弗朗西絲卡(1416-1492)便是這樣的畫家。他與萊奧納多·達·芬奇等基本是� 一輩人,清澈而靜� 的畫風在當時為他贏得了不少贊譽,但隨著他的去世,人們也淡忘了他。直�20世紀初,一群正在探� 新的繪畫觀念的立體派藝術家突然在皮耶羅古老的作品中發(fā)�(xiàn)了他們所要追求的價值,于是世人對皮耶羅·德拉·弗朗西絲卡的關注與研究才重新興起。到目前為止,他已經(jīng)被公認為文藝復興時代最杰出的大師之 一�
準確理解弗朗西絲卡的作品的確不容易,因為除了是畫家,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身份——數(shù)學家。在文藝復興時代,滿懷激情地去研究古希臘的數(shù)學與幾何學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但弗朗西絲卡的� 熱與成就卻是所有人當中最突出的。他在拓展歐幾里德幾何學方面所作的貢獻無人能敵。此外,他還� 出了眾多關于�(shù)學與幾何學的學術著作,在其中一篇保留至今的文章里,他采用大量繁復的�(shù)學技巧詳盡閘釋了有關焦點透視的法則。無可避免地,他也把這種精深的研究帶入到自己的繪畫里�
《基督受洗》是皮耶羅為家�(xiāng)一座施洗者約翰教堂畫的祭�油畫。由于祭壇畫的特殊形制,畫板的外形被分為由半圓與方形組成的兩個部分。沒有人能夠比皮耶羅把這種自然的分割利用得更加巧妙和神奇。讀者可以注意觀察畫面中的那只白鴿,它被畫成了正面透視的樣子,� 圓的頭部正巧是半圓的圓心,而伸展的雙翅又恰好與方形的上邊線持平。不僅如此,圍繞圓心,觀者的視線完全可以將另外的� 圓在畫面內部找全,享受到一種近乎神圣的圓滿旅行�
皮耶羅正是通過他冷靜的分析與審視,賦予了畫面一種不同于真實再現(xiàn)的內在空間,這是他同時代 的人所不太理解的,但卻是改變了�(xiàn)代繪畫面貌的一個重要的思想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