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畫是什么?中國行畫“混”進倫敦美術館,行畫就不好嗎?
行畫是什么?中國行畫“混”進倫敦美術館,行畫就不好嗎?
近年來油畫的收藏慢慢成為熱門,但怎樣的油畫才有收藏價值呢? 有網友可能會說:“畫的好壞誰看不出來?賞心悅目、栩栩如生的就是好畫!”。其實不然,對畫的鑒賞同對古瓷器的鑒賞一樣,并不是生而知之,是要經過學習的各位親。小編先賣個關子,咱們一起先看看這條新聞,然后小編再來說說“行畫”到底是什么?以后面對行畫時,咱也可以在美女帥哥前做回“知識淵博的文藝青年啦”。
中國行畫“混”進倫敦美術館
日前,位于英國倫敦的達利奇美術館(Dulwich Picture Gallery)給參觀者和評論人出了一個難題。美術館花了120英鎊,通過網購的方式,在中國訂制了一幅油畫復制品。2月10日至4月26日,這幅作品 暫時替換下館藏真跡,和美術館收藏的其他古代大師杰作懸掛在一起。達利奇美術館邀請公眾及藝術專家(包括佳士得和蘇富比的鑒定專家)從真品中找出這幅魚目 混珠的作品。而在整個項目結束時,他們將會公布最終的答案,真假兩幅作品將并排陳列,供世人觀摩比對。
這條新聞再次把“行畫”這個詞推到了風口浪尖, 將探討原作和贗品之間的關系,以及藝術作品商品的角色,這一角色在全球化的當代藝術領域已經愈發彰顯。所有的藝術收藏都必須面對真贗問題的拷問,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行畫”到底是什么?
行畫:是從國外引進的一種藝術品復制的方法,以臨摹世界名畫為主,在名畫的基礎上抓住流行趨勢進行再創造,其風格﹑色彩和外觀裝飾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是歐美文化消費品之一,消費比例較大,而且每年不斷更換,屬于生活的必須品和重復消費品。
行畫帶有模式化的特點,色彩鮮艷亮麗,迎合市場的喜好。行畫也稱韓畫,其最初專指商業油畫﹙現在所稱的行畫包括國畫油畫等任何畫種﹚,行畫源于韓國商品油 畫,傳入香港后統稱韓畫,后傳入中國大陸以廣東最初稱其行畫﹙中國對于仿制的古玩行家稱行貨故而得名行畫﹚,目前主要以廣東、福建等職業畫室以臨摹世界名 畫為主,進行出口的商業貿易,所以也稱商品畫。行畫是一種具有行業加工性質的、具有流水作業性質的產品,其中,一些作品的繪制有時候可能有數人參與,每個人都繪制自己熟練的部分,最后整體拼接成一幅作品。現在多使用純手繪制作和運用現代的機器印刷技術先噴繪再手繪等制作方法。
怎樣鑒別“行畫”和畫家的創作畫?
1)畫家的作品往往是先有文學構思,再通過采風速寫、攝影(現代畫家做法)、 然后傾其心血,以具有個性的繪畫語言表現在畫布上的結果; 行畫則是畫家作品的臨摹品,經驗豐富的畫師就可以臨摹的一樣。
2)畫家一般有深厚的藝術修養,有堅實的素描色彩透視構圖等繪畫基礎及藝用 人體解剖知識。表現人物時,肌肉骨骼及皮膚衣飾的質感很強; 行畫只是畫虎畫皮不畫骨,照葫蘆畫瓢,肌肉骨骼含糊,沒有質感。
3)畫家用色有“冷暖”變化。即使是局部,如一側面部、一只手也可以看到有 冷暖色調的運用,色彩更符合觀察得到的事實; 行畫往往不會運用冷暖色調。如人體的面部、手等,整體用蠟黃色或所謂 “肉色”涂抹,僅僅只是用單色在畫素描而已。
4)畫家在作品上往往留下筆觸,筆觸有立體感。其實,筆觸也是一種繪畫語言;行畫往往抹平,顏料較薄較平勻。
5)畫家一般在質量較好的亞麻布上創作油畫;行畫為降低商品的成本,則用行畫布。行畫布一般是化纖混紡品。現在也有行畫用亞麻布的,但行畫用亞麻布的質量較差。
(如果經驗豐富10-15年的畫肖像的經驗的油畫臨摹者上面對比無效)
1.知名的畫家都是從臨摹別人的作品開始的。
2.畫家不一定能畫出臨摹油畫家的水平
3.經驗豐富的畫師可能為人低調,不被人發現沒有畫廊幫他推廣 就像彭大祥 假幣教父來自民間,能說他的畫藝輸給畫家嗎?
4.經驗豐富的畫師都會做高仿的油畫作品。模仿的惟妙惟肖不輸于成名的畫家
5.當然有些畫家是通過炒作,偷用學生或者別人的作品簽上自己的大名。畫家只管參展炒作他的知名度。
“就要畫像網”所用的畫師都是10-15經驗的做高仿油畫臨摹的。
我們之前所賣過的高仿油畫臨摹有些油畫都掛在教堂以及美術館。不存在低劣的所謂油畫行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