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作品名稱
名 稱:《希阿島的屠殺》
作 者:德拉克洛瓦
創(chuàng)作時間:1824 年
尺 寸:417 × 354cm
類 別:布面油畫
收 藏:法國,巴黎,盧浮宮
《希阿島的屠殺》是德拉克洛瓦的第一幅油畫人物成名作品,以希臘獨立戰(zhàn)爭中的一個真實事件為題材。德拉克洛瓦以極大的同情心描繪了這場殘酷的屠殺,畫面中大片的天空使殘酷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畫家有意將大屠殺場面推到遠(yuǎn)方,而突出前景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人物形象憂傷悲壯,展示了畫家的激情。色彩的豐富充分體現(xiàn)在所有那些忽暗忽明的調(diào)子里,遠(yuǎn)處呆滯不動的背景上天空低垂得令人窒息。畫中的每一筆觸、每一色彩都鮮艷濃郁,充滿了強烈的生命力。
油畫作品入選理由:
◎一幅伸張正義、鞭撻侵略的著名浪漫主義油畫作品。
◎“浪漫主義雄獅”德拉克洛瓦的著名畫作。
◎一幅被稱為是“繪畫的屠殺”的極富表現(xiàn)力的作品。
◎富有激情的色彩,強烈的明暗對比,極有感染力的場景選擇。
畫家簡介
德拉克洛瓦(1798~1863),19世紀(jì)法國浪漫主義美術(shù)的杰出代表,有“浪漫主義獅子”之稱。出生于巴黎郊外一個富有家庭。1816 年到巴黎學(xué)畫。1822 年的作品《但丁的小船》使他成為浪漫主義運動的中心人物。作品常以奔放的情感表達出對自由的熱愛和對革命的向往。他的浪漫主義表現(xiàn)方式為19 世紀(jì)繪畫的現(xiàn)實主義運動和印象主義開拓了道路。代表作品有《希阿島的屠殺》、《米索隆基廢墟上的希臘》、《阿爾及爾婦女》、《自由引導(dǎo)人民》等。
油畫人物賞析:
《希阿島的屠殺》同籍里柯的《梅杜薩之筏》一樣,都是取材于真實歷史事件的著名油畫人物作品。1822 年土耳其侵略者入侵希阿島,大肆屠殺當(dāng)?shù)氐南ED平民,并洗劫了這個小島。侵略者令人發(fā)指的暴行引起了全歐洲進步人士的極大憤慨,他們紛紛譴責(zé)土耳其侵略者。英國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拜倫直接參加了支持希臘人民的戰(zhàn)斗,并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面對土耳其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德拉克洛瓦義憤填膺,先后畫出來了《希阿島的屠殺》和《米索隆基廢墟上的希臘》兩幅作品,揭露入侵者的殘暴行徑,聲援希臘人民的正義戰(zhàn)爭。
《希阿島的屠殺》描繪了土耳其侵略軍瘋狂掠奪和屠殺希阿島上手無寸鐵的和平居民的情景。畫面上土耳其侵略者騎著高頭大馬,腰挎彎刀,驕橫地拉著馬韁繩從畫面右端橫沖過來,馬身上還綁縛著掠奪來的年輕婦女。畫面的右前方一個奄奄一息的年輕夫人裸露著上身躺在地上,她的幼兒趴在她的身上正尋找活命的母乳。一個絕望的老婦人坐在她的身邊,神情黯然,好像在叩問蒼天:“正義何在?”一對青年男女緊緊抱在一起,不愿面對這悲慘的一幕。畫面左端神情疲憊的人們依偎在一起,一個瀕臨死亡的年輕母親正與淚流滿面的孩子作生死訣別。后面一個孩子抱著父親失聲大哭。畫面的背景是一片貧瘠的荒原,遠(yuǎn)方還能看到逃難的人群和躺在地上的尸體。整個畫面呼天搶地、凄慘無比,正義與邪惡、征服與被征服被濃縮在方寸之間。無辜平民撕心裂肺的痛苦與侵略者殘暴無情的面孔形成鮮明的對照,嬰幼兒無助的哭喊以及生死訣別的悲慘場面無不讓人為之動容。難怪此畫在沙龍展覽時,學(xué)院派畫家格羅看到后倒吸一口涼氣喊道:“這簡直是繪畫的屠殺!”
油畫人物畫面上的色彩運用極有力度,畫家用奔放和富有激情的筆觸,把黃色、黑色、紅色以及白色交織運用在一起,形成了色彩斑斕的場面,讓人目不暇接。并且色彩的運用分成了遠(yuǎn)近兩個對應(yīng)的層次,遙相呼應(yīng),使整個畫面色彩豐富、熱烈、飽含激情。畫面上明暗對比也十分強烈,畫面的前方是亮色,而后邊則是黑色,對比得十分鮮明,增加了畫面的表現(xiàn)力。據(jù)記載,巴黎的著名評論家戈蒂葉曾這樣評論這幅畫:“強烈的色彩,畫筆的憤怒,它使得古典主義者如此不滿與激動,以致他們的假發(fā)都發(fā)抖了。而年輕的畫家感到非常滿意。”油畫人物畫中的人物造型也很有特點,為了突出悲劇性,畫家把人物形象以半裸的形式表現(xiàn),并且通過不同角度選擇了不同的慘烈情景進行集中描繪,達到了極好的悲劇效果。
德拉克洛瓦是極富正義感和人道主義精神的浪漫主義畫家,他用自己富有激情的畫筆和浪漫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表達出了對正義的呼喊,也反映出了當(dāng)時人們追求民族獨立、民主、平等的情懷,在人類的繪畫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